土壤团聚体及其检测方法
土壤是有结构的存在物,其中有大大小小的土壤颗粒,土壤中的砂粒、粉粒和黏粒及有机物相互胶结凝聚,形成大小不等的团聚体。其中通过各种自然过程的作用而形成的直径<10mm的土壤颗粒称为团聚体。
土壤团聚体的直径一般在10—0.25mm范围以内,直径>0.25mm的称作大团聚体(或宏团聚体),直径<0.25mm的称为土壤微团聚体,团聚体由多种土壤矿物、有机物和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共同组成,它们作为结构单元,为形成团聚体的核心也起相互胶结的作用。
土壤团聚体形成机制
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作用,其主要形成依赖于土壤中各种胶结物质的数量和性质。土壤中起作用的胶结物质一般可以分为有机胶结物质、无机胶结物质和有机无机复合体。关于土壤中团聚体的形成,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矿物质和次生粘土矿物颗粒,通过各种外力或植物根系挤压相互聚结,凝聚成复粒或团聚体。
第二阶段是团聚体或复粒再经过胶结、根毛和菌丝体的固定作用形成团聚体。
团聚体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粒级团聚体存在不同的形成机制。多价金属阳离子和有机物可通过吸附或共沉淀与矿物表面相互结合形成微团聚体,然后再与其他微团聚体胶结在一起形成大团聚体。不同粒级团聚体形成机制如下图所示:
土壤团聚体作用
土壤团聚体具有多孔性与水稳性,其能使得土壤中的固相、液相和气相相互处于相对协调状态,所以一般都认为,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性对土壤结构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0.25mm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可以作为判断土壤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
团聚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创造了土壤良好的孔隙性。团聚体内部以持水孔隙占绝对优势,而团聚体之间是充气孔隙,这种孔隙状况为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团聚体的存在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与通气性,促进土壤中氧气与水分的流通,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与发育。